“彈藥”充足 挺進3D打印高端範圍
國銳中科技藝人員在探讨國家某重大專項增材制造軟件智能化升級。
近日,記者抵達位于福州高新區海西高新技藝産業園的福建國銳中科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銳中科”)。
廠房内,多台不同尺寸的金屬3D打印機顯示“正在作業中”,一台約4米高的設備格外顯眼。
“這是我們自主研制的加高型工業級SLM(金屬選擇性激光熔化)增材制造設備,打印材料、設備、軟件等産業鏈核心環節全部自研。”現場主管莊凡展現說。
登上二層操作平台,隻見在300ppm(百萬分之一)氧氣的成型缸内,兩束激光通過振鏡定位,按策劃的軌迹将金屬粉末瞬間熔化。正在打印的是一個超長無人機配件,工作屏顯示,層高0.04毫米,需打印7273層,已打印1509層,用時21個小時。
來自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的工程師正在調取工況數據。莊凡說:“我們正研究如何将AI+視覺識别植入到設備中,不僅賦能圖像分析能力,還能拓展參數策劃、自動編程、數字孿生等性能。”
金屬高性能增材制造,簡稱金屬3D打印,被視爲3D打印範圍最高難度、高标準的範圍之一。
2018年,國銳中科以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轉讓的增材制造相關專利爲基礎,進一步開展金屬3D打印材料、設備的研制。從誕生之初,産業便承載着達成高端金屬3D打印國産化的使命。
“相比傳統的減材制造和等材制造,3D打印能夠制造複雜形狀和内部結構的零件,策劃上靈活性強,可以個性化定制制造,并比傳統的切削加工減少材料浪費。”公司創始人、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林文雄展現,從大型、複雜的金屬零件到精密的人體關節,都可以通過3D打印獲得。
公司展廳中,3D打印的可能性讓人大開眼界:透光率近45%的極薄氧化锆牙齒貼片,形狀無限接近原生牙的陶瓷牙冠,氫燃料汽車的電池極闆,一系列钛、鎢、锂等難熔金屬制造的航空航天零件、索具……
林文雄告訴記者,目前,國銳中科能供應增材制造材料、裝備、技藝效勞等全鏈條解決方案,持有與增材制造相關的各類專利50多項,很多都是十分先進的技藝。“例如原創的‘激光熔池逆矯正技藝’可以在幾乎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在激光熔融金屬粉末過程中,對激光進行形态切換、能量分布調整,從而達成對熔池‘逆矯正’。既保證了良好的精度,還可以比現有的打印速度提高3到5倍。”
前幾年,國銳中科主要圍繞教育以及民用市場制造3D打印商品。林文雄深切感受到,很多科研成果雖然“單項水平”非常高,但市場并不一定接受。科研成果能否得到産業化運用,更依賴其“全能冠軍”特性。國銳中科持有多項具有很強獨占性的技藝,如何更好地推進成果轉移轉化?
2023年,公司決定轉換賽道,發揮技藝能力與科研能力,向高端的航空航天範圍進軍。
新方向新計劃,要招兵買馬,要有更大的研制和制造投入,但資金成了攔路虎。
與創業投資機構的碰撞,成爲轉型成功的關鍵。
“作爲省級股權投資平台,我們近兩年在尋找增材制造範圍的投資機會,得知國銳中科正計劃戰略轉型,我們就加大了投資接洽的力度。”福創投董事長陳穎說。
交流科研成果産業化思路、交換增材制造範圍的嶄新信息、開展工業擴展趨勢研判,經過近一年的深入對接,雙方達成一緻:福創投旗下管理基金将注資不低于2000萬元入股幫助。
“我們向國銳中科委派了一位董事,以便更及時了解産業需求,還将在公司戰略及資本市場規劃、人才引進、業務渠道對接等方面,爲被投産業的各階段不同需求供應效勞幫助。”陳穎說。
2024年4月,在完成股東經營管理結構調整、制定新的經營戰略之後,國銳中科啓動股權融資。10月,福創投資金到位完成領投,福州高新區中海創科等股權投資資金也紛紛跟投,國銳中科A輪共獲得6000萬元融資;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投聯貸業務也随之而來,提升産業授信額度。
“‘彈藥’充足,産業化速度很快,當年就達成千萬元産值。今年已獲得航空航天、消費類電子、鞋服等範圍的多家頭部産業的訂單,年産值有望突破5000萬元,并到達盈虧平衡點。”公司總經理施政表示。
談起公司擴展的下一步,林文雄充滿信心:“有了充足的資金幫助,我們不斷加大技藝研制,達成應用一代、儲備一代。我們正以3D打印+示範應用爲主線,打造國際一流的‘3D打印+’智能制造生态圈。”
福創投是福建投資集團旗下專業化基金管理公司,福建省基金管理業領軍産業,目前累計受托管理基金45支,管理規模288億元。公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醫療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工業範圍,投資了火炬電子、海西新藥、眉山博雅、德爾科技、金龍稀土、科宏生物等近200家省内外優秀産業,成功推動福昕軟件、騰景科技、羅普特、遠翔新材、中閩能源、翔豐華、嘉和生物、瑞芯微、越博動力、星雲股份、福龍馬、福晶科技、華電福新等43家産業登陸境内外資本市場。
信息來源福建日報
附件:
關注徽信公衆号